媒體金陽
【媒體金陽·央視新聞】白衣執甲日夜不息 以使命護生命
連日來,面對疫情新形勢下的醫療救治任務,貴陽貴安各醫療機構紛紛優化診療流程、擴容重癥資源、增加救治力量,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白衣執甲日夜不息,以使命護生命。點開視頻,來看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逆行而上、奮力堅守的身影。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治療組副組長、泌尿外科副主任 何翔:12月13日突然就激增到300多人次的就診量,第一波疫情以后,到12月20日,將近接診有1000人,現在病情基本上逐漸平穩,為了避免擁擠,兒童診室搬到了普通診室。
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的發熱門診,前來就診的患者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醫護人員正忙碌地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隨著播放器里的呼叫聲此起彼伏,門診醫生電腦前的掛號單堆成了一座小山。為了應對新冠病毒的感染高峰,醫院緊急將原有的工棚進行了升級改造,增加到了五個診室。目前每天的接診量維持在300到400人次。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發熱門診主治醫師 彭方:我們現在的工作狀況就是很多醫務人員都還是在帶病上班,大家堅持把病人盡量看好,有更多的病人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們,我們也可以把一些的醫療知識向病人宣傳,盡量避免發展成危重病人,減少醫療安全隱患。
患者 張女士:我們都已經受不了了,醫生拉肚子還要給我們看病,醫務人員最偉大,真的是這樣的,沖鋒陷陣,太感動人了。
李桂云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室工作了11年,近期前來就診的患者普遍年齡偏大、病情嚴重,科室面臨前所未有的救治壓力。整個夜晚,她在手里的黃紙上不停記錄,電話幾乎斷線,努力為患者協調床位。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 李桂云 :前期我們急診科的整個流程還是很通暢的,只要收病人有床位,我們把病人經過簡單的急救處置,進行鑒別診斷、病情評估,然后收到相關的專科室里面或者其他住院病房就可以,現在要經過協調才能收得下,壓力還是越來越大。
急診室內,一位醫生正在問診,輕拍患者背部、幫助病人側臥、叮囑家屬注意觀察儀器上的指標。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胡麗:我從早上8點到現在,哪里有重癥病人就趕緊看,保證重癥的病人得到救治,基本上至少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這兩天的情況基本上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偏多了,而且氧飽都是不好的。
晚上八點,在醫生辦公室里,一位醫生總算吃上了當天的午飯。在急診科,醫護人員加班、三餐不定時都是常態。
目前,急診科已建立起了一套成熟完善的接診轉科制度,包含急診接診、辦理入院、手術等全流程步驟,為急救患者搭建綠色通道。
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 李桂云:雖然現在病人量還在劇增,但是我覺得我們全院一盤棋,盡全力幫病人解決一些問題,大家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想盡全力把這一波洪峰扛過去,我覺得我們全院都有信心。
連日來,面對疫情新形勢下的醫療救治任務,貴陽貴安各醫療機構紛紛優化診療流程、擴容重癥資源、增加救治力量,最大程度保障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醫護人員時刻守護著患者的生命線,以使命護生命,白衣執甲,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