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動態
情暖2018,錦旗背后的故事(連載一)
編者按
轉瞬間,2019年的第一個月即將過去,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在金陽醫院,有一個叫監察室與護士長工作聯系群的微信群,這個群是各臨床、醫技科室與院監察室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患者及其家屬對醫務人員表達感激之情的平臺。群里不僅折射了金陽醫院醫師團隊精湛的技術、護理人員精心的呵護,還記錄了該院醫務人員拒收紅包、禮品等的高尚情操,更發布了患者送來的感謝信和錦旗圖片。
數據是一種呈現更是一個真實的反饋,僅2018年,金陽醫院共收到感謝信29封、感謝字畫2幅、錦旗228面、表揚匾3塊、醫務人員拒收紅包54個共50828元,拾到手機5部,拾到錢包3個、拾到現金兩次金額共846.5元,拒收金幣一枚,拾到背包2個,拾到金吊墜一個。
對于醫務人員而言,收到錦旗是一種鼓勵、一份肯定,更是一種收獲,而對于患者而言,錦旗是最直觀的表達、是由衷的敬佩、是對醫院工作滿意與否的直接體現、是重生后的感恩、是萬語千言的承載……
過去的一年里,有太多的不期而遇,醫院的每個科室每天都呈現著感人的故事,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患者及家屬焦慮的神情、治愈后的欣喜,一面面錦旗深藏著一樁樁感人的故事,代表著病人家屬對醫務人員的信任與感謝,訴說著醫患深情。
錦旗雖輕、情意卻重,在二醫人心中,這些用汗水積成的紅色綢緞,用辛勤勾勒出的黃色字體,似乎比黃金還要貴重,比玉帛還要珍貴,因為錦旗的背后,不僅有醫務人員的辛勤與汗水,還凝聚著患者家屬的片片真情,這既是榮譽,更是責任。
漫漫從醫路,拳拳為民心,作為白衣天使,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著錦旗背后的故事,只為換來群眾的支持和肯定。
平凡的感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降入凡間的天使,在墜入凡間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注定了要接受這人世間的一切喜怒哀樂、生老病死,而兒科醫護人員就成為了他們健康的守護者…….
2017年一個初秋的夜晚,兒科門診室燈火光明儼如白晝,伴隨著陣陣孩子們的哭鬧聲。突然,兩位年輕的男女抱著小孩沖到診室,大聲的喊著“醫生,我小孩咳嗽了幾天,現在喘不過氣來了,快救救我的孩子吧。”值班醫生立刻查看了小孩,只見小孩意識昏迷,吸氣困難,嘴唇周嚴重青紫發紺,立刻一邊按壓著復蘇囊一邊將小孩送到PICU搶救室,制定治療方案,為患兒行氣管插管用呼吸機來輔助呼吸、抽血、建立靜脈通道……短暫的時間內搶救措施開展起來,參與到患兒搶救中的醫護人員,汗水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每個人都毫無怨言的守在患兒的身邊48小時一直不敢合眼,在大家的努力下,終于將患兒從“鬼門關”給奪了回來。
經過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小孩痊愈出院了,孩子媽媽拿著錦旗到病房對醫務人員這樣說到“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你們不僅僅是救了我的小孩,也救了我們一家,給了我們希望,你們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都抽出時間來和我們溝通小孩的病情,讓我們明白娃娃現在的狀況,也清楚每一步的治療方案,讓我們做到心里有底,這就是我選擇相信你們的理由,讓我看到了你們的敬業、優秀的醫術專業水平,更有崇高的醫德,謝謝你們!”
常會有人問:兒科這么累,這么忙又沒多少錢,你們怎么不申請調科?而兒科的醫務人員這樣說到:如果沒有了我們這一群兒科醫生護士,那么又有誰來守護這一些初降凡間的小天使呢?
每一個平凡的工作,不是因為它的平凡而存在,而是因為它有這一群不平凡的人工作在平凡崗位上,才造就了它的生生不息……
祛除疼痛獻芳華
盛夏的暖陽灑進金陽醫院疼痛科醫生辦公室,全體醫生在科室主任王應德的帶領下正在對95歲高齡患者鄧某的病情、手術開展討論會。鄧老伯因在家不慎滑倒,造成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因擔心椎體骨折給自己晚年生活造成不便和手術的危險性,思想包袱很大。段瑞副主任經常坐在患者床頭陪他聊天,詳細解釋病情,細心開導,從而慢慢疏解了老人心理的壓力。大家仔細地看著CT片,全面分析病情,最后確定了對患者實施微創椎體成形術的合理治療方案。
經過一上午精致、細微的手術,術后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鄧伯終于痊愈出院了,老人回家后,生活狀態一如既往,特囑咐家人到醫院表示感謝:“是金陽醫院的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你們高超的醫術,崇高的醫德對于我很是感動,謝謝你們”。
“生命之樹常青,追求醫術進步之心常在”,這是科室的每位同志常常告誡自己的,誠心的對待每一位患者,是對生命的敬畏,我們接受的贊譽,是對未來角色的鼓舞,就是這樣一支年輕又富有活力的團隊,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各自青春精彩的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