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心聲
平凡的話語、真摯的情——26歲的我在53床的8日游小記
住院本是一件同疾病戰斗的故事,但對我而言有更多的意義,故事中還有修身養性的事,故事中還有人間冷暖的事。
第一天入住就被親切關懷:“我叫袁夢,我是你的管床護士,以后有需要都可以叫我。”每一次信任的建立,尤其是醫患之間,就是從見面的自我介紹開始的,尤其是當對方還表達出濃濃責任感和服務熱情的時候。第二天夢護士開始公休,黎護士過來說明了情況并接班,之后還有深刻印象的是陳敏護士。敏護士話語不多,但絕對內心豐富,她行事特別干練,走路都能帶風,而且扎針拔針技術很好,敏護士謙虛的說護士們都差不多,但每次她的到來總讓我很心安。
幾天后,我的管床護士夢護士回來了,她還是像第一天一樣熱情周到,每次輸液都調整流速,多次來回查看吊瓶余量,每次也都幫我調好烤燈角度還叮囑我小心燙傷,雖然每次我都想親力親為,也覺得叮囑稍顯多余,但我心里還是很溫暖,默默接受著她的關心和善意。還有很多的細節讓我感受到,夢護士對工作的熱情在這八年中從未消減過分毫,她的真善美就那么自然而然的擺在那里,讓任何人都無法忽視。
再來就是之后的我,疊的被子能被醫生、護士、保潔和病友稱贊讓我很開心,我也保持了每天的學習,期間還出去考試。公司的工作在病房每天按時完成,托家人借來的幾本書也快看完了。每天隨病友們早起、午休、晚眠、三餐按時,調整了之前不規律的作息方式。和身邊三位老一輩病友的攀談,讓我增長見聞,也了解了不一樣的家庭生活和人生。
有人的地方都是社會,人生經歷都歸結于生活。在這里與我的社會關系所隔絕,頗有“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之感,與關心照顧我的醫生、護士姐姐們相處也與有榮焉。治療對病人而言不僅是按部就班的程序內容,發現身邊的美也是我們另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喜怒哀樂,從人生百態中尋求人生的意義,詮釋生活的真諦,尤其是人生的挫折和失意來臨時,迎風傲骨,樂觀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