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經鼻入路切除垂體腺瘤
2018年1月,神經外科3病房收治2例垂體腺瘤,并運用神經內鏡成功完成腫瘤切除。術后患者均恢復滿意,已痊愈出院。
病例1,患者女性,42歲,因面容改變,四肢肢端肥大,視力進行性下降2年入院,術前頭MRI動態增強掃描檢查后提示鞍區巨大占位,血內分泌檢查提示生長激素21 ng/ml(正常值0-3ng/ML),診斷為巨大垂體腺瘤(生長激素型),經術前討論后請北京天壇醫院內鏡專家桂松柏教授主刀手術并進行技術指導。手術在內鏡下采用內鏡下雙人3手操作,經1又1/2鼻孔入路切除腫瘤,主要經右側鼻孔入路,左側鼻中隔粘膜開一小口,用于輔助吸引,既較好地保留了左側鼻粘膜,又擴大了手術視野,增加了手術操作空間,使巨大腫瘤經鼻得以安全的切除。該患者術后恢復順利,未出現腦脊液漏的情況,視力恢復滿意,術后每天自覺臉部在進行性縮小,雙手的緊繃感也在輕松。3天后查房時驚喜地對醫生說:我的臉型已經回來啦!你看我是不是有點恢復身份證上照的瓜子臉型啊!?醫生經此提醒,對照一看,還真是有所恢復。術后復查生長激素降至1.34ng/ml,術后1周順利恢復出院。
直徑超過3cm的垂體腺瘤稱為垂體巨大腺瘤,對生長激素型垂體巨大腺瘤的治療應考慮手術切除;內鏡手術切除的優點是能夠通過內鏡抵近觀察,視野更加清晰,能夠充分的切除腫瘤,對于向兩側海綿竇沒有侵犯的非侵襲性垂體巨大腺瘤,內鏡手術切除能夠取得滿意的療效。術后生長激素下降至正常是治療效果的關鍵指標之一。如果生長激素水平不能降至正常或胰島素樣分子I水平不能下降至正常,則預示腫瘤復發可能性較大。巨大垂體腺瘤切除后,可能出現腦脊液漏,導致術后顱內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術中仔細,小心的操作,腫瘤切除后進行鞍底重建,是避免術后腦脊液漏的重要措施。
病例1垂體巨大腺瘤內鏡經鼻入路切除
(圖一)術前CT及MRI(紅色箭頭指示腫瘤)
(圖二)術后MRI提示腫瘤切除(紅色箭頭提示腫瘤切除)
(圖三)術前術后激素水平對比及病檢結果
病例2,患者男性,47歲,因“頭痛,左眼視物模糊1+月”于2018年1月21日入院。入院后結合患者病史、體查及影像學檢查(圖一)、激素水平檢測后(檢測結果在正常范圍內),診斷考慮鞍區垂體大腺瘤(無分泌功能型)。經完善術前準備后于2018年1月12日全麻后由曹楚南主任醫師主刀,張勝醫師協助下,行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入路腫瘤切除術。術中經右側單鼻孔入路,切開鼻中隔粘膜,尋找到蝶竇開口解剖標志后,磨開蝶竇前壁,暴露鞍底及視神經管隆起及頸內動脈隆突,磨開鞍底,打開硬膜后見到腫瘤,予刮圈分別向斜坡,兩側及上方耐心刮除腫瘤,見上方鞍隔完整下塌后,腫瘤切除滿意,未見腦脊液漏。瘤腔填塞明膠海綿后行顱底重建。術后常規對癥治療,患者術后視物清楚,左眼視物模糊感消失,復查頭顱MRI(圖二)為腫瘤切除滿意。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圖三)為:“鞍區”垂體腺瘤,順利恢復出院。
對于鞍內無分泌功能型垂體腺瘤,患者因腫瘤壓迫導致頭痛,視力障礙者,經鼻手術可以有很好的治療效果。神經內鏡經單鼻孔入路手術視野清晰,顯露好,腫瘤切除充分,局部對鼻粘膜損傷小,患者術后反應輕,恢復快,是可以選擇的手術方式。
病例2:垂體大腺瘤
(圖一)術前CT及MRI(紅色箭頭指示腫瘤)
(圖二)術后MRI提示腫瘤切除
(圖三)術后化驗及病檢結果
(神外3病房 曹楚南)2018年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