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診人大顯身手立奇功
2016年12月15日15:32,室外溫度4℃,這是水存在于自然界最重要最奇特的溫度,此時一名全身衣物沾滿血液、深昏迷,面色蒼白的患者被多人抬入我院急診科,當班急診人員為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忠寶、急診外科主治醫師陳康及陳小英、楊婷婷兩名急診護士,眾人與醫護人員迅速將患者轉運至急診科搶救室。
患者譚某、男、48歲,被人用陶瓷刀刺入左腹股溝致失血性休克伴意識障礙12分鐘,查體:大動脈搏動不能捫及、血壓測不出,呼吸呈嘆氣樣,3次/分(正常成人為16-20次/分),雙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四肢濕冷、心音未聞及、呼吸音未聞及。值班醫生考慮是刀刺傷傷及大血管致大出血、休克、心跳呼吸停止,立即組織搶救,心肺復蘇,傷口加壓包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右頸內靜脈置管,腎上腺素靜推,擴容,同時查血常規、凝血機制、血生化、傳染病指標,定血型,配血等生命參數和術前準備,并予留置導尿,持續機械通氣。經過多名醫護人員持續、輪流的心肺復蘇和搶救,20多分鐘后,病人的心跳、呼吸于16:00恢復。立即請ICU、普外、骨科會診,ICU黃祥主治醫師、普外科龔小波主治醫師、骨科吳國濤主治醫師會診后認為,還需請血管外科專科處理。輸液、輸血后循環相對穩定。
16:50,金陽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梁顯泉接到匯報后趕赴急診科搶救室,與醫務科長劉輝、副科長呂祝娟、介入科主任鐘平緊急加入搶救隊伍,他查看了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立即組織ICU、普外、骨科、介入科、血管外科專家開展MDT(多學科協作)聯合診療,提出心肺復蘇成功后,要止血、抗休克,保護大腦等重要器官,病情穩定后再行血管吻合。
為了響應貴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提倡的“加強市級醫院院際多學科協作、助推市級醫院醫療技術共同發展”的要求,遂向兄弟醫院貴陽市第四人民醫院提出院際手術會診請求,四醫院領導及醫務科立即推薦該院血管外科專家李青松到我院配合手術。
傷者在急診科全體醫務人員兩個多小時的積極營救下,在梁顯泉院長的親自指導下,病情得到緩解,生命體征平穩,度過了他生命險情的第一道難關。